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电力设备行业作为能源体系的核心支柱,承担着电能生产、传输、分配及使用的全链条支撑职能。在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双重驱动下,行业已进入规模化与高水平发展并行阶段,形成覆盖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及智能控制管理系统的完整产业链。
电力设备行业作为能源体系的核心支柱,承担着电能生产、传输、分配及使用的全链条支撑职能。在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双重驱动下,行业已进入规模化与高水平发展并行阶段,形成覆盖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及智能控制管理系统的完整产业链。政策层面,国家通过《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文件,明确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并网等技术升级路径,并通过财税补贴、国债资金倾斜等手段加速设备更新,构建强监管+强扶持的政策框架,为行业注入长期确定性。
新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升,推动发电设备需求向清洁化转型。风电、光伏装机规模扩张催生配套储能设备、智能逆变器及柔性输电解决方案需求,形成风光储一体化的新增长极。与此同时,传统火电设备向超超临界机组升级,核电技术实现自主化出口,形成多能互补的供给格局。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2025-2030年电力设备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局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分析
输变电环节,特高压电网建设推动柔性直流输电、高压开关等核心设备技术突破,柔性化占比持续提升。配电环节,智能电表、物联网终端等数字化产品需求稳步增长,AI驱动的能源管理平台与故障预警系统应用比例明显提升。材料领域,高温超导电缆、轻量化复合材料慢慢地替代传统部件,但高端芯片、特种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等核心元件仍依赖进口,制约产业链自主可控。
竞争呈现国有主导、民企崛起、外资聚焦高端的多元特征。国有企业凭借资源与政策优势主导特高压、核电等重点项目,非公有制企业在分布式能源、用户侧储能等新兴领域抢占场景化解决方案市场,国际巨头通过技术合作(如氢能设备、碳捕集技术)深入中国市场,竞争与合作边界日益模糊。区域市场方面,长三角依托产业集群优势形成全链条布局,成渝地区通过川渝特高压工程带动本地设备需求,县域市场分布式光伏设备采购额同比增长显著。
电力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与数字孪生技术深度应用,实现电网监控、故障预警及源网荷储协同管理的智能化转型。南瑞集团虚拟电厂调控系统响应速度达毫秒级,华为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节能率突破30%,标志着行业从设备制造向系统服务延伸。
退役风电叶片回收、变压器油再生等技术推动全生命周期环保合规,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的新维度。阳光电源零碳园区计划减排量达百万吨级,头部企业绿电使用率超80%,ESG价值升级倒逼产业链绿色转型。
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特高压技术输出至巴西、巴基斯坦等国,海外订单占比提升至30%。东南亚、非洲电网改造项目成为出海突破口,企业从产品出口向技术标准输出跃迁,但需应对欧美碳关税等贸易壁垒。
人工智能将实现电网运行的智能化预测与优化调度,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力交易认证,构建去中心化的能源互联网生态。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GaN)在逆变器、充电桩中的渗透率提升,设备效率提高15%-20%。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需求侧变革,算力基础设施、电解水制氢、新能源汽车等新业态成为拉动电力需求量开始上涨的新动能。数据中心建设浪潮驱动高可靠性电源系统、智能配电设备需求量开始上涨超30%,AI技术渗透加速电力设备智能化改造。
面对高端芯片、特种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等卡脖子环节,行业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半导体器件国产化与柔性输电技术突破。政策端通过强制淘汰高耗能设备、推广节能电机替换等措施,倒逼存量设备更新潮,高效变压器、节能电机市场需求进入爆发期。
原材料价格波动(铜价同比上涨超20%)、国际贸易摩擦(欧美碳关税)、技术迭代风险(氢能储能颠覆传统市场)构成主要压力。企业需通过长单协议、期货套保对冲成本风险,将研发投入提升至营收的5%以上,并加强本地化生产布局以应对贸易壁垒。
国内市场受益于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气化水平提升带动电力需求刚性增长。国际市场方面,欧盟海风规划2030年装机111GW,荷兰6GW风能区通过海上换流平台实现电能传输,为海上风电设备提供增量空间。
头部企业应聚焦技术整合与全球化布局,通过并购能源巨头、科技公司实现战略整合;中小企业需深耕细致划分领域,满足科创板对研发投入与专利数量的要求;全行业需强化产学研合作,加速第三代半导体、高温超导材料等前沿技术产业化进程。
2025年电力设备行业正处于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交汇点,技术革新与政策导向的双重作用推动行业向高端制造与服务模式升级。未来竞争核心将集中于智能化与低碳化能力,企业需以技术创新为锚、以市场需求为舵,在变革中重构竞争力。最终,行业将呈现高端制造主导、服务模式升级、全球影响力提升的新生态,为中国乃至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底层支撑。
如需获取完整版报告及定制化战略规划方案,请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电力设备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局势分析预测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
上一篇:电力动力职业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