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集团CEO苏世民在《我的经验与教训》中提到,如果黑石要进入一个新的行业,他首先考虑的不是这个行业的投资前景,而是他能否先找到一个“十分人才”来负责新的事业部。这个“十分人才”策略应该对黑石的成功起到了重大作用,因为投资行业的核心是人才而不是资金。
产业园区对人才的要求,可能还达不到黑石的标准,但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人才。十四五规划中,重点提到了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及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而产业园区的发展,既要创新,也要发展实体经济,而这两者都需要高质量人才的支撑。那么,产业园区最需要的是怎样的人才?小明之前参加过一些产业园区大会,听到最多的就是缺乏专业人才,比如招商、运营、操盘手等等,最近小明在某招聘网站上搜索关键词“产业园区”,排名最靠前的、出现次数最多的果然是:招商、运营、服务之类的,为什么产业园区缺少这几类人才?小明和大家一起探讨下。
美国硅谷,在产业园区中是鼻祖般的存在。硅谷之所以能够崛起,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人才、资本。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理工两所顶级名校输送人才,相当于有了肥沃的产业土壤。
产业园区不像别的行业有各种标准化的参考指标,所以产业园区人才,与其说是培养出来的,不如说是干出来的,即使是深耕产业园区行业十几年的人,也不敢说对这个行业了解多么透彻。
为什么北京、深圳、上海、苏州、合肥等地的产业园区做得好,拿深圳来说,深圳市投资推广署对招商人员的要求,高到什么程度呢?要求每一位招商人员一定成为某一领域的战略规划专家。通过末尾淘汰制,成为不了产业专家,只能转岗位辅助人员。
经过专业化训练,这些专员都能丝毫没有压力在几百人场面的招商推广会上演讲,这种能够独当一面的能力,也使他们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就好比产业集群中龙头,往往能够激活整个产业链。
哲学里有个说法,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判断的反映。的确,思维就像河流的源头,引领事物的发展,合肥在产业招商中,就完美利用了产业链思维,围绕12条重点产业链进行招商引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今年,合肥再出招商大招:共建产业链“合伙人”,出台了不少政策,合肥政府或园区出去招商,都会讲好“产业链”这一个故事,这时就需要招商人员灵活利用好有关政策,找准企业痛点,精准招商。
可以说,合肥的招商能力非常之强,去年以来,合肥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引进大众新能源、蔚来先进制造基地、中航锂电、国轩新能源电池等重点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构建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等各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银河航天将全球遥感卫星产业基地落户合肥,只花了20余天。这家国内商业航天领军企业来到合肥,是因为合肥在深空探测、卫星遥感等国家重大工程领域热情参加布局,打造了一个好基础。
1、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园区的相关情况了如指掌,从容回答投资方的任何问题;
2、在对外洽谈中,充足表现灵活性,暂时不能达成合作的事项,要死磕、创造条件最终达成;
特别是要真正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对于产业园区招商来说很重要,产业资源、政策资源都在政府手中,大型产业方进入任何一个区域,一定是先和政府谈,再由政府对接落地载体。开发商真正要做的是争取让政府和产业方将这个落地载体交给自己做。
地方政府最大的痛点,是区域开发没有主题,没有观感,没有兴奋点,产业园区的机会就是帮助政府梳理产业资源、促成产业集聚、做好产业服务,而不是关系颠倒——我要做什么产业,要求政府来帮我。
一个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快速申报、审批起着决定性作用,招商人员要对项目申报、审批的流程了如指掌,能够实时解答投资方的问题,协助投资方进行快速、专业的项目申报、审批。在项目最初申报的过程中还涉及有关产业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相关知识,招商人员要刻苦钻研,这就要求招商人员还需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小明在以往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过,产业园区的价值,是通过运营能力体现的。当前,园区发展已确定进入了运营时代。过去我们大家常常讲的是运营商层面的大运营,而落到具体个人,在产业园区做运营,对能力也有具体要求。
园区运营,一般面向两层,一是面向企业、面向政府,提供高层次的任务服务。二是面向向产权单位,也就是为业主提供较为合理的开发、设计、建设等方面的建议,通过日常运营维护来提供增值服务。运营在这其中,起到核心作用。
星河集团有一个平均工作年龄9 年以上的专业运营团队,专业程度高,可以称之为专属企业顾问。而且非常懂产业,跟企业家聊天,能够聊得很清楚。这个螺丝从哪里来,酵母从哪里来,客户要什么样的市场都能帮忙找。
这样使得能够给公司可以提供的产业专项贴身服务比写一个研究报告更加实际。而且这一些企业顾问,天天在园区里面跑,天天爬楼,身材一个比一个好,乐在其中。
再就是要懂生活,星河集团通过大数据统计出园区企业员工年龄、性别占比,提供对应的服务,搞得最好的活动是电竞,一场接一场,园区里面的年轻人特别高兴,你们可以交友联谊。
还有鹊桥会等活动,为单身人士搭建交流平台。所以,园区的人要懂产业,深入园区,要能爬楼,又要会生活,这也让企业对园区产生了非常大的黏性,也能保持非常高稳定的出租率。这也是80、90后对于运营的理解与20年前老一辈的不同之处,不同时期对于运营能力的要求不一样。
像深圳湾科技园一直对运营团队强调,运营团队的价值在于是否能帮助园区企业更好地发展。能不能赚到更多的钱,能不能更好地回馈社会。如果园区企业和商家都慢慢的变少,那就一定是园区运营团队出了问题。
字节跳动入驻深圳湾园区,后者的服务意识打动了前者,字节跳动表示这份租赁合同是他们迄今为止签署的最大面积的合同,感受到的深圳湾团队的服务也是遇到的业主中最好的,这就是专业运营服务的力量。
除了好的服务意识,把园区内外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也是优秀的运营人员身上的特质,这样的运营人才,也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员,甚至是主心骨。
园区的专业运营岗位与一般的工作有很大不同,不是“一、二、三、四、五”有一套程序,通常运营团队处理问题的能力比执行力更重要。因为园区就像一个大家长,里面还有很多小家庭,各个小家真实的情况不同,需求不同,既要在共性中找个性,也要把个性找出来当典型,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再结合园区的平台资源,提炼出解决方案。
再就是,除了传统运营,还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像物业管理这种传统运营已经是标准化的工作,但创新运营绝大部分是非标准化工作,园区企业和员工的很多核心需求都没有标准答案,这就需要运营团队具备很强的工作上的能力,创造性地为客户处理问题。比如对接上下游资源、对接科技金融资源、与客户洽谈项目合作等。
产业园区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很旺盛。我国正在推行国产替代进口,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印发《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确指出要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国产药品和医疗器械能够很好的满足要求的,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须采购国产产品,慢慢地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各省市积极部署,认真落实,确保财政资金优先采购国产医疗设备。
近期,分析师Ross Young预测称,苹果将于2024年推出搭载OLED显示屏的13英寸Macbook Air和iPad Pro。因此,逐步摆脱进口依赖,培育本土OLED产业链相关企业迫在眉睫。
国产化不是从国外把配件挪到国内生产就可以了,现在发改委认定国产化没那么简单,要把配件标准进口的比例压缩到一定的比例之下,这样一来,产业园区需要的有关技术型人才就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特色产业园区。
而事实上,有些特色产业园区就由科学家担任了营销角色。比如千年国科,中国最大医疗器械创新CXO服务集团,他们与政府合作,做园区的轻资产运营,截止今年6月,239名员工中,有218名科学家,高管7位,运营团队14位,整个盈利部门就是科学家团队,既做技术、又做客服还要做销售服务。
接项目的时候像投资一样,很严格地筛选项目,唯一的不同是他们不投资只收钱,首先要确认技术可达性,有很多投资机构由于PPT做的好,或者是资历好就投资,但是千年国科只看技术,有工程师做技术验证,如果达成不了会直接告诉对方没有能力做。
九年多的时间,千年国科一共孵化了创新产品超过200家,企业已完成IPO的有15家,目前IPO进程当中有50家。2020 年千年国科的营收是1.7亿,净利润9000万,去年净利润 2.53 亿。
再比如北斗西虹桥基地,园区董事长是上海交大的教授郁文贤,本身就是一位技术专家,专门研究雷达和电子对抗的,在做园区之前就始终致力于带动行业及产业的发展,还成立了卫星导航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的联盟。
北斗西虹桥的运营团队没有房地产行业的经验,由学术、技术转到产业运营,并与上海交大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把产学研落到实处,交大有关专业的硕士第二年的实训基地就放在了北斗西虹桥基地。
这些就是靠技术挣钱的产业园区,案例还有很多,我们不一一介绍。现如今,各行各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巨大,真正卡脖子的,往往是技术。
记者11月1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
近日中国货运航天飞机“昊龙”发布“我们真的要有航天飞机了”